首页 > 热点 > 无锡S1线今日正式开通!

无锡S1线今日正式开通!

2024-01-31 11:07:47 点击:99 来自:财经市界

无锡首条市域轨道交通S1线将于2024年1月31日10点30分正式开通,来往锡澄两地的万千市民将搭乘S1线感受市域线的便捷,上演同城佳话……

至此,锡澄之间被轨交连成一体,滚滚长江与浩渺太湖通过一条轨交线首次隔空“牵手”,当之无愧的“流量王”轨交线将打开无锡市区与江阴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格局。

可以预见,黏合锡澄、辐射长三角的轨交新IP,已然到来。

市域“流量王”跑起来了

4年多热盼,终得“通江达湖”。

“从1号线最南端南方泉站始发,84分钟到达江阴外滩站,上车前,风从太湖吹来,下车时,已看到长江江阴段港口的繁忙。”1月20日试乘首日,一辆S1线列车抵达江阴外滩站,屏蔽门缓缓打开,车门开启,市民刘志峰一家随着人流走出车厢。

“平稳、舒适、快捷,试乘的时候人特别多,都是站着的,今天一路坐过来,感觉更好了。”家住无锡经开区、在江阴上班的刘志峰难掩激动,S1线终于开通了,以后上班能乘“地铁”了,这对我们全家而言真是喜讯。

刘先生的激动是锡澄两地市民心情的真实写照。

2012年4月,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2019年10月在青阳站举行开工仪式,S1线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一站接着一站,封顶、洞通、轨通、电通、冲刺,贯通调试,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无锡地铁S1线”,上万条资讯涌向屏幕。

“每一条,都承载着建设过程的难忘回忆和两地市民的热切期盼。”无锡地铁相关负责人说,4年里,全线12000多名建设者埋头苦干,只争朝夕,通车这天终于来了。

一条轨交线,见证江湖相连。作为我市首条市域轨交线,S1线不仅让锡澄之间交通更便捷,更是两地“同城化”的纽带。

“全程无需换乘,在任意站选择开往江阴外滩站的班列,就能直达,班次间隔10至12分钟,跟同城地铁没有区别。”开通前夕,在无锡地铁集团组织的万人试乘中,江阴市民华晓雅特地从家门口中山公园站上车到无锡三阳广场,只需48分钟,“有了地铁,去无锡城里逛街就像在江阴一样。”华晓雅和姐妹们已将周末活动范围扩大到无锡市中心。

一条市域轨交“流量王”来了。

摊开地图,沿着1号线和S1线穿过的城市地标细细标注,从探入太湖风景腹地的南方泉站出发,途经太湖新城、雪浪山、江南大学,往市区方向来到太湖广场“城市客厅”、南禅寺、解放南路主城原核,一路奔赴惠山新城驶向江阴方向,沿途可品鉴霞客风光故里,青阳、南闸等处于锡澄交界的特色镇街,随着S1线的开通,这些镇街也将面向更广客流揭开面纱。

市域轨交带来“四核”联动。

“试乘三天,全线网客流累计达362.75万人次。数据显示,老城中心三阳广场站、南禅寺站、江阴外滩站和中山公园站为‘最热站’,S1线上的热力图印迹明显。”无锡地铁相关人士说。

“锡澄一体”打开新格局

“流量王”将揭开“锡澄一体”崭新一页。

虽然S1线刚刚开通,但围绕这条市域轨交线布局的交通、商业、文化资源早已呈现涌动之势。

既是无锡地铁锡澄线亲历者也是建设者的秦凯,见证了S1线从开工到开通的全过程,沿线的变化令他震撼。“刚启建时,青阳站、南闸站这边还很荒凉,除了一条徐霞客大道上车流比较多,几乎没有过路车。如今,S1线通车了,沿线大门被打开,大型购物综合体、高品质住区、医院和其他配套设施纷纷拔地而起。从闭塞到开放,锡澄之间都市化让两地一体化变得可感可触。”秦凯说。

一子落,满盘活。

无人机由南向北飞过S1线,出现在镜头里的不仅仅是一条轨交线,更是一条绿色走廊,突破地域限制,串起沿着S1线规划建设的科学城、综合体、大学、产业园区,如同通过点穴之法打通锡澄协同的“任督二脉”。

一切都为S1线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在省园博园的打造过程中,江阴特别把整座园区的西入口设置在S1线沿线,游客从马镇站下车步行约10分钟就能快速入园。

不仅如此,园博会筹办工作专班还把锡澄两地的花事园事活动与园博会活动互为串联,目的就是让锡澄两地市民更便捷、更投入地共享盛会。

比S1线早一步“亮相”的霞客湾创智园内项目签约不断。去年8月,该园区迎来了首批富含国内首家、行业前沿等“高精尖”元素的优质项目集中入园。随着二期项目建设日前迎来封顶,又有半导体先进激光微纳加工装备等项目不断导入。

闻风而动。前有沪宁沿江高铁,后有S1线,轨道交通的“东风”让霞客湾科学城建设动力正“燃”。科学城还将启动建设旌阳湖科创园、青阳国际人才社区,实行“科创+产业”双招商模式,全力打造科技产业示范区、未来产业孵化区。

“江湖”链接长三角

从“一轨”连“江湖”,到辐射长三角,S1线凭什么?

在S1线9个建成站点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江阴高铁站,4.2万平方米站区同时兼容着沪宁沿江高铁班列和S1线市域轨交,绝对的“王者枢纽”。

“高铁、市域轨交的强强联合,令S1线瞬时赋能。”无锡地铁总工办团队深度参与S1线的规划设计,其负责人坦言:“这是一条激活长三角轨道交通的‘硬核线’,分层驶离、四网融合,通过高铁和市域轨交的‘无缝换乘’,S1线的‘通达’半径将延伸至长三角,一条共赢的枢纽线应运而生。”

除了与江阴高铁站的“耦合”反应,S1线自身也雄心勃勃。

规划人士透露,远期,S1线还将规划建设硕放机场支线和无锡市区延伸线,将机场枢纽揽入怀抱,未来,江阴、常州、常熟、太仓等地将在沪宁沿江高铁与苏锡常多条市域轨交线辐射半径内实现“一站式”换乘。

“拥江抱湖”的这“一小步”是为了更快迈向“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大步”。

无锡交通蓝图上,一批长三角市域交通一体化工程正伴着S1线的投运呼啸而来:第二条市域轨交线S2线加快推进、无锡地铁3号线下穿机场“牵手”苏州轨交3号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接续打开。

这样的节奏让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最为欣喜。

“锡引力”的作用下,武汉大学团队不远千里多次来澄接洽,早早布局落户S1线旁。“合作不仅是与江阴的一次‘牵手’,更是要通过江阴,与无锡乃至长三角实现深度融通。”在项目签约前夕,武大团队坦言,这样的“锡引力”更多源自于轨道交通的磁吸效应。

早落地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累计新增项目源20多个,落地科创项目8个,引进国家级人才3人。全球首条熔盐电解二氧化碳制备高值碳材料示范产线,也在此孵化而出。

“去长三角谈合作更通畅了!”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有约20名技术经理人和产业咨询专家,他们常常要在武汉、江阴以及长三角其他地区奔波,把武汉大学更多的科技成果带到长三角产业化,孟虹兆就是其中的一名技术经理人,“过去坐高铁到无锡东站再回到位于青阳的创新中心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有了S1线青阳站就能无缝衔接了,这意味着创新中心的服务半径更广了!”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0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8-2020 热点新闻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热点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