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据悉,200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在全省率先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患者不用辗转北上广,就近便能治疗顽疾。
小张11岁就患上肾病综合征,肾活检诊断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疾病,辗转多家医院,激素和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无效。因长期使用激素,小张发育迟滞,还出现白内障,患病7年求医路走得格外艰辛。2019年,小张怀着一丝希望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关天俊为其采取生物制剂治疗后,肾病病情迅速好转,恢复了正常的大学生活。
此外,面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该院肾内科也形成了诊疗特色。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了生存,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血透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血管通路的建立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血管通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透室培养了一批专业“工程师”来建立血管通路,目前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人工血管植入等。随着血透质控不断强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厦门及周边地区患者慕名而来。中山医院肾内科是厦门市血透质控中心挂靠单位,透析规模、透析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部分患者透析后重返工作岗位,有的患者透析18年至今仍存活。
“三多三少”预防肾脏病
肾脏病可防可治,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防治策略。关天俊提醒,预防肾脏病,生活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三多:多纤维、多蔬菜、多喝水
三少:少盐、少油、少糖
四不:不抽烟、不憋尿、不熬夜、不乱吃来路不明的药
一没有:没有啤酒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