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月社零数据公布了,就连带之前的一起复盘一下。
从大家最熟悉的社融数据开始吧。
数据显示,2023年2月信贷新增1.8万亿,同比多增近5800亿,好于预期1.5万亿。
其中企业中长贷与我们上个月猜测相同,延续了亮眼表现,单月新增11100亿,同比多增规模仍高达6048亿;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081亿,同比大幅多增5450亿,增长主要贡献来自居民短贷,中长贷在低基数下增长不算多,弱于历史同期水平。
先说说企业。
今年上半年有个很重要的大背景,就是经济重启,理解今年的社融数据也要从这个大背景出发。
我们都知道,起步阶段面临的阻力最大,是比较难的,需要更多推力,反映到当下就是企业中长贷特别亮眼。
这部分资金对当下也有支持,但更多会表现在产品投入市场,并且市场买单之后,形成一个长尾效应。
相比之下短贷有可能更能反映普通企业对经济的预期,也能更快对经济产生推动力,这个数据在1月很普通,本月仍然没有中长贷那么亮眼,但同比也有明显增长了,可以证明我们的复苏计划是有效的,经济正在按照预期逐步走向正轨。
这里也做一个猜测,就是在今年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目标下,全年社融的反弹幅度可能相对有限。
前期主要支撑是对公贷款和政策贷款,后续就需要后端及零售端接力。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社融增速会是最明显的,下半年有可能会有一个回落,但这时经济应该可以自发滚动向前,大家也不用天天盯着社融给增加信心了。
再简单聊下居民端。
2月居民贷款有了明显增长,主要增量来自居民短贷,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同比增长明显。
结合1月消费者预期指数、收入的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均有改善,分别提高3.6%、2.1%、4.3%来看,这次社融数据确实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回温势头。
此外国债融资、企业债融资回暖、表外融资都表现不错,2月社融不仅相比1月数字增加了,而且整体结构也改善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信心恢复也才刚刚开始,信心和现状的阻力依然需要时间慢慢修复。
2月的M1的相对羸弱、M2持续增长,增速创下7年以来新高,尤其是企业存款新增1.29万亿元,可以看出不少企业对盈利预期还是比较保守。
然后来看PMI指数。
2月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预期50.5%;
非制造业PMI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预期54.9%;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预期52.9%。
这三个指数都是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位于扩张区间。
不过从结构上看,与很多人猜测的不同,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新订单平均值,出口方向没有明显“出口寒冬”。
之前也有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对美国出口确实有收缩,但对东盟却是增长的,总量上暂时不用太担心出口拖累经济。
与上月相比,非制造业的景气程度提高不少,这与社融中企业及居民短贷回温可以相互印证。
分行业看,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方向景气度位于前列。
再看昨天公布的数据,应该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
数据同样有小幅回升,结构上乡村零售消费增长快于城镇,餐饮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零售,符合当下启动阶段特征。
但看零售业,网销数据好于线下,结构上也有区别:
相比较而言,地产后周期,如建筑装饰、家电等方向和汽车表现就没有那么好。
前者与房地产复苏速度有关。仅看数据,房地产销售相比去年是有明显增长的,但一是总量仍然不大,二是目前二手房明显优于新房,对地产后周期产品需求量没有那么大。
后者从宏观来说就是全国总量到达一个瓶颈了,加之降价潮进一步拉低购买意愿。
但从个人角度说,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现在的局限还很多,尤其是充电桩数量,明显压制了购买需求,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新能车很难更近一步。
简单测算一下,今年1-2月对比去年增速大概是4.5%左右,比去年好一些,但想要达到5%的目标还需要加一把柴。
本周美国通胀数据也公布了,显示美国2月未季调CPI同比上升6%,符合预期,前值6.40%。
其中核心CPI同比上升5.5%,预期5.5%,前值5.6%;环比高于预期和前值,为0.5%。
总的来说都符合预期。
现在市场实在太喜欢夸大猜测,之前国内数据不错,就说今年GDP要涨6.5%,现在硅谷银行暴雷,就猜美联储是不是要停止加息。
其实如果我们回顾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加息速度,除了最开始有一次稍微高于预期外,其余时间无论美联储官员嘴上怎么说,最后还是跟着预期的节奏走。
这份放出来的美CPI数据基本上表明了他们的态度,本次加息大概率维持原本预期,还是加25bp,最终结束在5%左右。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的投资瞄点是美联储停止加息至降息、国内经济缓慢复苏,就不用太在意短期波动,现在市场情况不建议追高,定投或者逢低视情况加仓都是可行的。
短期波动还会有,但最终都会回到基本面上。
2023和百万基民在、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