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有点涨不动。
今年2月至今,1个半月了,上证指数一直在3300点附近上下折腾。
一方面,各项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良好,这给A股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扭转,美股大幅波动,又让A股受到“牵连”。
难道A股现在要看美股的脸色?
中信建投在研报《美联储为何再成A股关键》中,分析了背后的原因,读后颇有启发,我们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01
2019年以来
A股和美股的联动明显增强
看图说话:
2019年以来,创业板指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趋同。
2019年以来,沪深300与标普500走势趋同。
A股和美股的相关性,从2010-2018年的基本不相关,转为2019年以来的高度相关。
02
外资成为A股重要玩家
2018年6月,A股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为2.5%;
2018年9月,A股纳入MSCI指数的比例调高到5%;
2019年6月,A股被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
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A股在2019年之后的国际化大幅提速。
截至2022年末,外资机构和个人共持有A股市值近3.2万亿,占全A总市值比例达到3.65%。
而外资交易额在A股中占比也在2019年后显著提升。
外资逐渐成为影响A股走势的重要玩家,使得A股和全球市场的联动逐渐增强。
03
美联储政策对A股影响越来越大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美国国债收益率,同时作用于中美两国股市,导致两个市场产生联动。
此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会通过汇率和外资流动影响A股市场。
2022年,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就是导致A股熊市的重要原因;2023年以来,关于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的反复又导致了A股的波动。
因此这两年,大家对于美联储动向、美元汇率和美股走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虽然从逻辑上讲,A股公司的盈利状况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而流动性情况也取决于国内的流动性,应该受国内因素的影响力更大。
但实际上,2019年以来,国内央行政策利率调整的频率较低,单次调整幅度较小,主基调“稳健”一直没有变化;而美联储则动作频繁:2019年缓慢降息,2020年疫情后大幅降到零利率,2022年开始连续大幅加息。
04
今年美联储将如何影响A股?
2021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能够形成“鹰派预期+强美元环境”和“鸽派预期+弱美元环境”两类相反的市场环境。
前者的标志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和美元汇率走强;
后者的标志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和美元汇率走弱。
“鸽派预期+弱美元环境”对A股最有利,主要指数上均获得正收益,其中创业板指表现最好,行业上,食品饮料、美容护理、有色金属、传媒等行业表现最为强劲,而公用事业、环保、国防军工等表现较差。
“鹰派预期+强美元环境”对A股不太友好,资金涌入低估值、高股息品种避险,煤炭、公用事业等周期、稳定类风格最为受益;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高估值、高成长、板块表现最差。
2023年,会是哪种市场环境呢?
目前全球高通胀压力仍在,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之下美国国债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上行,不过相比于美国,欧元区通胀和加息形势更为严峻,欧洲央行更大力度的加息将提振欧元汇率,减轻美元上涨压力,最后中国经济的复苏也有望抵消一部分人民币贬值压力。
因此,未来数月的市场环境可能是美国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但美元指数上涨压力不大。
05
A股走出独立行情还得靠自己
短期全球高通胀压力下,美国债收益率仍在走高,这将压制久期长、估值高、业绩差的品种股价表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A股市场无法开启独立行情,也不意味着A股成长风格全面走弱。
从历史上看,A股有多次在美债收益率上行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甚至在此期间成长风格表现较好。
其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表现明显优于美国,这有助于打破中美联动关系,屏除来自美联储的利率压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望从之前的“复常”转向真正的“复苏”。如果今年下半年能够形成“中国经济强+美国经济弱”的局面,A股将有望打破美联储制约,走出一段独立行情。
参考资料:中信建投,《美联储为何再成A股关键》,20230308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代表本文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分享
收藏
2023和百万基民在、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