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今天,央行释放重磅信号…

今天,央行释放重磅信号…

[2023-03-03 19:12:23] 编辑:半步沧桑 点击量:67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转自:正和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正和岛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每年的“两会”前夕,国新办都会请重要部门的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释放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正和岛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正和岛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年的“两会”前夕,国新办都会请重要部门的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释放重要的政策信号。

今天上午,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专场。央行行长、两位副行长出席了发布会。

关于货币政策,未来是否会继续降准降息,央行有如下表态:

央行行长易纲:

在利率政策上,我们要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要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

去年,我们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我们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

下一步的思路是,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降准降息。我们认为,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降准,2018年以来我们14次降准,这14次降准大概是把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个多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

过去5年,通过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

关于降息相关的问题。刚才易行长已经说了,去年我们的企业贷款利率是4.17%,创历史新低,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通过上述表态,你能读懂央行的心思吗?

我的看法是:央行传递了降准、降息空间都不太大了的信号,但降准的可能性大于降息。另外,今年不会有大水漫灌、大收大放。

易纲的这两句话非常重要:

1. 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

2. 下一步的思路是,……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

“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回答,今年降息空间不大了。如果有,可能最多还有1次,大概不会超过10个基点。

今年的任务是“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这显然是“防御”的思路,“进攻”意愿不强。

怎样巩固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可以通过降准增加流动性,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而不动LPR。

无论是易纲还是刘国强,都强调了去年的利率是比较低的,“创历史新低”。

央行历来不会把话说“透”、说“绝”,所以刘国强的表态里有这样的话,“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未来的变数是:第一,机构改革和换届在即,易纲今年正好65岁。新一届班子或许会有新思路;第二,经济有不确定性,如果下行压力再次加大,也不排除继续加大降准、降息力度。

总之,降准和降息空间都不大了,但降息的空间更小,降准的可能性偏大一些。今年以来的降息,主要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定向降息。

易纲在发布会上4次提到了“币值稳定”,这也是近年来央行一再强调的理念,相信是来自最高层。

他强调“保持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物价稳定,二是汇率基本稳定。

既然高度重视币值稳定,那么货币超发就不会太多,会时刻考虑“度”。

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目前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是12.6%,而GDP今年增速大概率是在5%到6%左右,这其中的差距就是“真实通胀率”。如果要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就意味着M2的同比增速很难继续上涨了。

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解释了中国M2增速偏快的原因,其中有“统计口径”偏大的因素。他说:

去年以来广义货币增速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宏观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我国是以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间接融资会导致存款派生较多,推高了货币总量。

同时,去年理财等表外资金“回表”也让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推高了M2增速。此外,我国M2统计口径与国外有所差距,我国统计口径相对大,对存款规模、存款期限没有限制,口径差异使得中国M2显得比较大。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今天,央行释放重磅信号…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热门搜索:香港 猪价 比特币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财富商机

更多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