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至5月下旬,国内债市持续走强,股市处于持续震荡磨底状态。进入6月之后,股市出现回暖势头,而债市则出现回调。
众所周知,股债之间具有弱相关性和负向性,或者说天然具有“对冲效应”。在多数市场环境下,股涨债跌,债跌股涨,这种现象称为“股债跷跷板”。
随着疫情的缓解,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经济基本面进入疫后修复过程,市场景气度提高。同时央行靠前发力,通过全面降准和加快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加大金融支持稳增长力度,并表示将流动性总量保持在较合理充裕略高的水平。央行通过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和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调整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降低居民房贷压力和企业中长期融资成本。支撑债市表现的利好因素逐渐兑现,投资者获利了结情绪较浓。
同时,A股市场的显著反弹也造成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导致资金从债市流出,“跷跷板”效应显现。
而且,6 月将迎来专项债发行的高峰。截至5月末,我国政府债券存量规模超过55万亿元。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前置发行,截至最新净融资规模超过2.6万亿元,剩余1.7万亿元待发行。国务院确认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加上国债的发行,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或接近2万亿元,对市场产生一定的供给压力,对资金面产生一定扰动。
业内认为,股债“跷跷板”目前出现行情切换的苗头,其背后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对货币政策环境能否继续维持宽松的不确定性。但富国大通观察认为,债市的回调幅度不会过急过大。因为基本面虽然已经进入修复过程,但是供应链修复、企业和居民信心的修复仍需要时间。目前经济恢复势头依然较弱,在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巩固之前,需要政策继续加码发力,货币政策仍有必要维持宽松环境,并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当前海外通胀持续加剧,各国央行收紧步伐加快,中美利差逐步倒挂,限制了国内债券收益率下行的空间。观察后市,债市或仍将维持震荡走势,以窄幅波动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行情切换过程中应做好股与债的均衡配置,通过股债平衡来达到降低波动、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