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跨境ETF“惊魂一月”

跨境ETF“惊魂一月”

2024-02-02 18:19:16 点击:94 来自:静夜史

跨境ETF从未像今日一样备受追捧。

1月30日,汇添富旗下的1只跨境新基启动发售,在投资者的火热申购下,这只原本定于2024年3月结束募集的产品,在发售当日就冲到了2.2亿元的募集上限并提前结束募集,这只产品正是

汇添富美国50ETF

新基完募的B面,是另一只同类产品易方达美国50ETF此前已经历数日涨停到跌停的过山车,而截至1月30日,其仍然达15%左右的高溢价率。

发生在美国50ETF的狂热景象,只是今年以来瞄准美国、日本等权益市场跨境ETF持续遭遇资金热捧的横切面。

资管风铃统计截至1月30日的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仍然有不少于11只跨境ETF存在2%以上的溢价率,其中易方达美国50ETF、华夏标普ETF等4只产品的溢价率超过10%。

面对受约束的QDII额度和申购限额,更多投资者只能通过ETF所特有的二级市场买买买对美日宽基资产投以热情,但在该现象背后所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多个参与方共输的局面。

一方面,投资者无法通过场外申购获得跨境ETF份额,只能在二级市场的持续博弈中承受着高溢价率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募行业围绕该类ETF的规模却并没有明显上升;QDII额度受限下,他们只能押注一些新的潜力宽基,去从同业手中去抢食原本不多的存量蛋糕。

这场内卷游戏的,不仅是对跨境ETF产品价值的重新审视,也考验着QDII制度约束下同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01

溢价遍地

2024年开年以来,以美日市场为代表的跨境ETF的高溢价、风险警示和停牌潮正在轮番上演。

1月22日至26日的五个交易日,易方达美国50ETF连续数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高达44.1%;相似的行情此前一周已在日经产品上有过预演,1月8日至15日期间,华夏日经ETF累计上涨达17.2%,而到当月23日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25.2%。

ETF的涨速大幅超过产品净值,溢价潮也由此开启。

Wind数据显示,1月23日华夏日经、易方达美国50、富国纳斯达克指数、工银日经四只ETF的溢价率超过了15%,其中华夏日经ETF溢价率高达21%。

如此溢价状态在此后数日并未得到修复。一周后的1月30日,仍然有4只跨境ETF的溢价率超过10%,而易方达美国50ETF甚至在汇添富的另一只同类产品“日光”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着接近15%的高溢价。

面对过高的溢价率,一些管理人不得不频繁提示风险,甚至对相关ETF采取临停操作。

交易数据显示,QDII-ETF基金有史以来总共发生过不少于34次停牌事件,而其中25次均发生在2024年1月,占比达73.5%,原因是“管理人申请”或“重大事项”。

跨境ETF“惊魂一月”

跨境ETF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上述1月份发生的25次临停产品背后仅有华夏、易方达、工银、招商、富国5家管理人。

诸多跨境ETF溢价与热情,更大概率指向了过去一年来相关境外指数持续上涨所诱发的线性外推惯性。

资管风铃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3年38只投向美日等国外市场的跨境ETF中,除5只中概股产品和1只标普油气ETF外,其余32只跨境ETF全年均以上涨告收,其中涨幅超过20%的跨境ETF产品达19只,而华安纳斯达克ETF、广发纳指ETF、国泰纳指ETF的全年涨幅更是超过了50%。

在境内权益市场疲软不堪的当下,如此成绩显然积聚了足够强的吸引力,进而让更多投资者开始“换个思路”,转而将视线转向跨境配置。

由于申购限额导致的流通盘有限,加之原本交投活跃度偏低和T+0的灵活性,跨境ETF的火热行情也在变身交易机会向热衷炒作的游资伸出橄榄枝。

资金纷纷踏至后,情绪开始成为这些跨境ETF定价权的阶段性话事人,而溢价、停牌与风险提示也就此轮番上阵。

事实上,在资金推高ETF价格和波动率的背后,不少投向美日宽基的跨境ETF也呈现出了惊人的交投增长。

资管风铃统计Wind发现,多达10只跨境ETF的月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工银日经ETF、华夏日经ETF、华夏标普ETF、华安法国CAC40ETF的月成交额甚至同比超过百倍,其中工银日经ETF的成交额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

664倍之巨

跨境ETF“惊魂一月”

02

多输之局

跨境ETF的突然火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以常常被视为参考的日本为例,当日本股市伴随90年代的平成萧条开启深度调整后,日资机构转而发行了大量投向海外债券的产品,也一度成为帮助日本基金业熬过漫长严冬的重要支撑。

而对于跨境业务而言,并出海投资经验尚浅国内公募们最好方法,莫过于拥抱被动投资,这既既与海外市场被动策略逐渐战胜主动的趋势相吻合,也被先前头部管理人围绕海外宽基创新的先发优势所验证。

因此哪怕受到外汇额度限制,也仍然阻挡不了公募机构顺应市场需求的QDII发新热潮。

自2023年11月以来的近3个月内,全行业共有10只跨境基金启动发行,当中包括5只跨境ETF和3只联接基金。

另据资管风铃统计基金审批数据发现,自2023年11月以来,共有多达31只QDII基金发行申请报送到了审批队列,其中ETF及相关产品多达20只,其中包括11只ETF和9只ETF联接。

在上述报送的跨境ETF类产品中,华泰柏瑞上报数量多达4只,而华夏、银华等5家机构则各有2只报审。

要知道,目前全市场上市的跨境ETF上总数也仅有72只;这也意味着,最近3个月内上报的跨境ETF数量已超过了历史累计总数的15%。

产能上量的背后,市场似乎已然忘记此类产品受限于QDII额度的刚性约束,但也正因如此,跨境ETF的高人气度并未能给行业带来规模的等量上行,也成为一个未来大概率要被接受的现实。

截至2024年1月29日,跨境ETF总规模为2370.9亿元,同比增长30.8%;较2023年3季度末的2211.4亿元增长了159.5亿元,增幅比例为7.2%。

但与之对应的是,各家公募机构的QDII额度却并未发生明显扩容,这会让争相发新的跨境ETF现象变成一场存量内卷的游戏。

在额度问题化解前,跨境ETF的发新只能寄望于抢食QDII额度内的有限存量市场,因此市场对境外市场各类宽基不同的热情程度,也将决定着公募机构的发新选择。

一次次的迎合热点与需求的发新,固然能够丰富境外ETF的产品线,但客观上也容易加剧投资者在同类产品间的反复切换;而个别小体量跨境ETF的上市,一旦获得资金追逐,又容易积聚如同当下的高溢价、高波动风险。

当然,突破额度限制也具有理论上的可能——那就是借道香港市场的

港股通额度

目前每日南下的港股通额度尚处大比例闲置状态,而陆港两地ETF的互联互通正在持续升温。

2022年5月,陆港两地证监会统一将符合条件的ETF产品纳入互联互通范围,但截至目前,纳入港股通的香港ETF数量仅有8只,且均挂钩恒生系列指数。

事实上,港股市场并不缺少投向美日等国外市场的ETF,例如目前港股市场中就有“FI二南方纳指”、“安硕纳指一百”等挂钩纳斯达克的ETF。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基金的香港子公司还布局了一只纳斯达克产品,目前规模已有3.4亿元。

一旦该类港股ETF未来被纳入两地ETF互联互通范围,则有望为境内投资者开辟新的出海投资之路,也有可能成为公募机构出海发展的潜在机会。

总而言之,在QDII额度这一障碍破冰前,倘若投资者热情不褪,当下跨境ETF的高波动、溢价、风险提示与反复停牌现象还将不断上演。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跨境ETF“惊魂一月”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0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8-2020 热点新闻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热点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